早年看过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自传,书中提到他运用中国成语“雄辩是银,沉默为金”化解在国会中遇到的阻力。从此我记住了这个古训,直到接近暮年,才慢慢体会到这个成语的精髓。
教育
我的孙女上小学四年级时,在一篇作文《我的爷爷》中写道:“……我正厌烦弹琴呢,爷爷还说我这里那里弹错了。把我惹怒了,说:‘有本事你来弹呀!’。于是爷爷使出了他的‘绝招’:一言不发,好久都不看我。于是我只好乖乖‘投降’。”
在我们这四二一结构的家庭里,面对唯一的可爱的孙女,谁能忍心用打、骂、吼、罚来管教呢? 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吧,万一变成“小皇帝”走入歧途怎么办?所以用沉默威慑加行为关爱是最好的方法。这也是我从对儿子小时候强势暴力教育失败,总结出来的经验。
我的哥哥在70年代初,连续生了三个儿子,个个顽皮好动,常在街坊邻里惹事,是出了名的淘气鬼。每当我哥哥进屋前,故意在外面咳嗽一下或将自行车弄点声响,原本屋里正在疯闹的三个人立刻像小绵羊般的静立下来。对于孩子们干了坏事,他并不急于追问或处罚,好像不知道此事一样。等到晚饭后一家人静下来时,他好像是自言自语一样说:“家里XX怎么坏了?”;“门口谁家孩子被人打了?”,于是干了坏事的就会低头站出来小声认错。“那你自己说怎么办呢?”往往孩子会以干家务补偿;会自己去邻家认错道歉。
我哥哥的话少得出奇,但说出的话极有威严。早年在家里看电视,他突然说了声“5”,立即就有孩子上前去把电视按到5频道,嘴里还小声嘟囔“我家以后不用换遥控电视了”。平时他也很少督促三个孩子的学习,检查作业等,他说男孩子成不成才全在他自己。后来我这三个侄儿虽然在文化知识上不是最优秀,但在工作、社交、家庭、亲情等方面都相当地成功。
所以,在教育孩子方面,天天叨叨的说教,不如沉默中关注,启发孩子自理能力。
家庭
现在居住的小区里楼栋林立,难免听到邻里家庭争吵的声音。这些吵声不外乎有两种情况:一种是吵声从小到大,一方比一方更高,不断地升级,最后听到的就是剧烈的摔盆砸物的声音;另一种情况是吵闹的声音也很大,但始终只能听到一方的声音,另一方的声音几乎听不到,结果是时间不长就没有声息了。我想这些现象不需要做分析解释了吧。
早年生活工作在三线建设的大山沟里,条件极其艰苦。我又在大型企业的指挥中心里工作,常常不能按时回家,有时还彻夜不归。当我筋疲力尽的回到家时,却面临妻子莫名其妙地对我猛烈的发火,令我十分委屈,很想立即回击一下,但也怕邻居听见就忍了下来。那时妻子也是8小时上班,回家还要生火做饭,还要管儿子学习、生病、惹事,她自己还要上电大、考职称,有时遇到停水停电等等,一旦这些琐事碰撞,难免会心焦发火。平静后妻子对我说,因为心火无处可泄,只有等我回来倾泄,让她把火气发出来心情就好了。从此我就理解了默默地忍让也是最大的关爱,无损大丈夫的形象。
我是40多年的老司机了,自认驾驶技术精湛,对于不守规矩或驾驶生疏的车辆也会产生“路怒症”。别人开车我不放心,爱提示,甚至坐副驾驶睡不着。有次在儿子开车时说的太频繁了,他对我进行了极不礼貌的回怼,弄得两人都下不来台。后来明白应该给别人一些自尊,让他自我认知和提高,过多的说教会引起反感。
社会
我在大约小学六年级的时候,有一部我非常想看的电影,有个电影院只回放一场。也许是我提前太早,售票员给我的是上一场的票,我也没注意,刚要开演就被查到说我持的废票,要么出去,要么补票。我太委屈了,反复的辩解,说我特为这场电影旷课来的,是售票员给错了等等。检票员说:“说那么多废话干啥,你要真想看就赶紧补票,电影已经开演了。不想看回家去”。这件小事我终生难忘,一是我的确太冤枉了,人品受到误伤;二是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:遇挫折费尽口舌去辩解,可能会失去时机,反而达不到目的,有时可以委曲求全避免因小失大丧失机会。
记得1970年代出差路过北京,排队买早点。前面一个人说他的豆浆里没放糖,人家说放了,他提高了嗓门说肯定没放,而且越来越火。此时里面一位正在炸油条的师傅默不作声的走出来,拿来一个空碗,把他的豆浆倒过去,碗底露出了没有溶解的糖。那位师傅放下碗又回去继续炸油条,始终没有发出一声。这件事我印象很深,一声不响,一个动作就化解了争执。
最近在网络上有文章提出了远离“垃圾人”告诫,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,因为现在社会上人们道德素养分化严重。所以,不要在公共场合劝解那些行为不捡的人,伤了他的面子,可能会对你动怒甚至伤害。遇到这种现象,例如随地扔物,可以不动声色的去把地上的东西捡起扔到垃圾筒;遇到大声喧哗,只要悄悄地在嘴边做一个“嘘”的动作就行了。如果没有效果,就当没有看见一样离开好了。因为林子大了,什么鸟都有,跟一个不讲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。没有必要因缺德人生气。
职场
当年在大型国企生产控制中心工作时,对每周的生产状况都要在生产例会上进行分析讲评。会指出影响生产的工厂或部门,一般情况下这些部门多少都有客观原因,可以事后向主管部门解释说明,取得客观的绩效考核。但也有个别的参会人员当场接过话题进行申辩和推卸责任,影响会议氛围,在领导和同行面前留下不良印象,其处事能力往往会受到质疑。。
在议论、讨论重要事项时,即使你已经考虑得很成熟了,也不要抢先发言,先听听与你角度不同的人的观点,也许会更恰当地调整你的思路。职务级别越高越不要急于发表观点,否则会产生“定调子”“一言堂”的效果,让正确的观点被隐藏,也会降低个人形象。
在职场,对上级交办的事,默默地按要求去做而且做好就是了,不要添加自己的内容。向下级安排工作时,只须明确目标结果,不要谈及细节和过程,应留给经办人员去考虑完成。
作为企业领导,少开会、少听汇报、少训话。多到基层去走走,看看环境查查设施,了解底层员工的工作状况,可以真实地掌握一手资料。这不仅是成功的保证,而且是领导亲民素质的体现。
就连以“说”为职业的教师来说,滔滔不绝地讲满一节课,未必比开展师生互动的方式更好。
做人
在我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,我家一位饱受磨难的长辈送我12字的座右铭:“穿差点,吃好点,少说点,走慢点”。当时并没有从中悟出什么感受。通过几十年的人生经历,现在深切的体会到这是成功做人的经典。
“穿差点”,衣着外表不要过于张扬,干净朴素即可,避免树大招风。
“吃好点”,养好身体是人生一切都根本,不要在吃上节俭,。
“少说点”,这点是做人之关键的关键,话多易惹祸,多话者多事。
“走慢点”,注意自身安全,远离危房、车辆、河湖、山崖。
人有两只眼两只耳只有一张嘴,那就是要多看多听少说。从口舌而出的:谎话可以骗人;诬陷可以伤人;谩骂可以损人;假证词可以害人。虽说忠言逆耳,说多了也让人生厌;频繁的赞扬就变成了肉麻的吹捧。所以无论好话坏话都应少说为佳。
与田中角荣的稳重含蓄不同,有个大国总统整天在推特上满嘴跑车,信口开河,大话不断。此形象很难让人尊重,再有能耐,也免不了民众对他的嘲笑和丑化。我觉得他应该去读读《圣经》箴言里的一段话:
“愚昧人若静默不言,也可算为智慧,闭口不说,也可算为聪明”(箴言17:28)
2 comments
老强说教,还用圣经结尾…
信这个啊,没办法,天天看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