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眼妻子已经去世十年,重新翻出当时写的博客,感慨万千。如今我和家人常常不时的去探望,往事依旧历历在目。
2012年11月3日早上8:35,与我相伴了40年的妻子在杭州绿城医院因呼吸循环衰竭去世,享年才65岁。她患的是胰腺癌,医学中的癌中之王。从发现确认病情到离世还不到五个月,尽管作了多方努力,病情恶化发展如此之快让亲人们始料不及。在这期间她被剧烈疼痛和严重呕吐不断的摧残,直到后来滴水不进、消瘦昏迷,眼看着她每天呻吟不断和一天不如一天的变化,让我心如刀割。当她终于从病魔残酷的折磨下解脱了,悲痛的心反而有一丝宽慰。
妻子,王琦琍,1947年3月出生在四川省崇庆县,虽然家庭比较殷实,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,她并没有过上优裕的生活,反而由于家庭的原因,她的日子过得很拮据。也因为家庭的原因,她没能得到继续上大学的机会,早早的被推入到上山下乡的队伍中去了。
她在姊妹中最小,姐姐们都成家在外。她没得到姐姐哥哥们更多的关爱和呵护,反而留守在家更象大姐姐一样照看着侄儿侄女们。小时虽然也吃了不少苦,但这也造就了她吃苦能干的性格和操持家务的能力。同时也取得了众多侄儿侄女们最喜欢的孃孃的称呼。以致后来我也跟着借光,走到各处辈份都有提高,到处都受到欢迎和喜爱。
她上学很早,五岁多就开始上学,早早地在文革开始之前就读完了高中,完整的学到了基本的文化知识。就这是高中毕业时的照片。由于她1971年就离开四川,不知道这些同学们还能否记的她。
她在彝族居住区域的西昌插队务农近六年,其间她很少回城,而是实实在在的在农村赤脚插秧、割草喂猪、上山背柴、生火烧饭,与贫下中农同甘共苦的六年。(图中居中者是她)
1971年末,已在湖北三线工作的姐姐根据政策将她招到二汽工作。从此她作为二汽(后来改为东风汽车公司)员工一直在那里工作到退休。从学徒工、冲压工开始,后来当描图员、辅助技术员、资料员,最后的工作是科技档案管理员。80年代经过艰辛的努力,取得了据称最难通过的电大毕业文凭,并获得助理馆员职称,1993年由于业务能力突出,晋升为馆员。
1973年我们经人介绍,相识于二汽车架厂(当时的5741厂),1975年3月结婚,是去北京旅行结婚,然后分别去了双方的家乡西安和成都。
1975年在北京拍的结婚照以及在天安门的留影。
这张照片拍于1974年10月,是我们相识一年后的第一张合影。
这是2012年6月她已经确诊住院后我们今世最后的一张合影。
这是她和儿子在一起拍的第一张照片和最后一张照片。
这是她和孙女拍的第一张合影和最后一张合影。
她是一个严谨而追求上进的人,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,她对我们家庭建设的贡献是绝对的。我是北方人,对家居环境及个人仪表要求不高,对工作完全凭喜好,没有更高的追求目标。然而几十年来她对我的影响和改造,使我无论在个人素质上还是业务能力上逐渐修炼为一个成功者。这其中包括她承担一切家务,在家节衣缩食,支持我去脱产学习和进修,获取知识和文凭。我的工作特殊,白天黑夜总不着家,对此她少有怨言。有了她的支持,使我在事业中早早就脱颖而出。儿子从小的学习都是她一手包管的。至今,我和儿子都承认没有她为我们这个家所作的奉献,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的成功。
我们结婚以来,前前后后搬过十次家。从置办家具到后来的装修,从总体设计到各个细节都是她尽心操办的。在杭州的这最后居所,是她最满意的。她第二次住院回来,躺在床上环视房间后自言自语说:“还是家里好啊!” 最后弥留之际,对我哀求:“我要出院,我要回家。”——我们的“家”是她的杰作,“家”是她最后的寄托。
这是我们在厨房的生活照。
这是她主持装修的我们现在的家,各个房间简洁高雅,也是她最得意的杰作。
她心地善良,人缘好,走到各处都善交朋友。从少年时的同学,到早年的同事,以及多次搬家后周围的邻居,都常常保持往来。在我们两边的亲属中,大家与她关系都很密切,因为她很懂得关爱别人,所以在她生病时,大家都来关爱她。在她这次生病期间,仅从杭州以外全国各地来看望和参与护理的亲属和朋友,就多达40多人次,许多人还不止一次,有些是在她劝说返回的。在住院期间,我们没有请过护工,因为自家的亲朋好友就足够了。
这是她与在全国各地的同学、朋友、同事在一起的照片。
我们的家庭建设在妻子的辛勤操劳下,今天已经达到最完美最幸福的时刻,儿子一家的建设也趋渐成熟。我们下一步的想法是到各处去旅游,去享受自然,去陶醉生活。谁知美好的设想就此嘎然而止呢。唯一使我安慰的是在此之前,我们两人有着非常统一的想法:不吝惜时间,不吝惜金钱,有机会就到各处去旅游,所以这之前我们已经去过了不少地方。今年本来还有更宏伟的想法,但再也不能共同去实现了,悲痛啊。
这些是她生前我们一起出游在各地的留念照片。那时,她是多么的开心啊!我整理这些照片时,心里却是十分酸痛。
她时一个多才多艺的人,年轻时我和儿子的毛衣从来都是她亲手编织的。儿子幼时自制的服装在周围总是引领潮流。厨房的手艺更不用说了,过年过节时,侄儿侄女不去外面吃,就是要去孃孃家吃饭。以致她最后住院时对我说:“你能给我做点儿什么给我吃?”使我悲痛万分,一辈子给我们大家做好吃的,到最后自己却粒米不进。
她喜欢读书,尤其喜欢读名著,对文言文也有领悟。她写得一手好毛笔字。搬到新家这边后,又喜欢上了唱歌,还参加了小区里的老年合唱队参加社区演出。自学了电子琴,指导孙女舞蹈基本动作……。
我们这个三代之家的幸福生活刚刚进入最幸福的阶段,最不幸福的事情就闯了进来。得了这样的病:无征兆突发、快速恶化、疼痛难忍。让我的心遭遇刀割般的摧残。虽然她离开我们已经两个多月了,但安静时或睡梦里,总会出现她的影子,回想我们在一起时的景况……。
我要对她说:“你曾担心我只剩一个人时无人照顾,现在,你就放心吧,孩子们对我的关心比以前更多了,你具备的家庭责任感的品德正在影响和培养着他们。我也会象你一样更加关爱他们,还有侄儿侄女们。”
这是儿子一家为使我缓解悲痛,带我去马来沙巴度假放松照片。
“怀念你啊!我亲爱的妻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