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林外史是清代的一位文人吴敬梓所作的一部长篇小说,同时,也是中国八大名著之一。在这样一本充满讽刺意味的长篇小说中,作者吴敬梓反映了明清两代儒生对“功名”的不同看法,同时,也揭露了封建制度下文人内心的腐朽以及官场的腐败。
书中的第一回就描写了大名鼎鼎的画家王冕。这是一个从小就爱读书的孩子,但是,因为家里贫穷,王冕还是没能够去上学。于是,王冕拿着放牛的钱买来书本自学,有时,还会在牛儿们自己活动时偷偷去学堂的窗外偷听老师讲课。
一次,王冕在放牛时路过一个荷花池,便突发奇想,想要用笔和颜料描绘下来这些荷花,便用剩下的一些钱买了铅粉,每日去荷花池旁练习,时间长了,王冕不仅把荷花描绘的像是从水中跃然纸上,更是把荷花独有的一些高贵品质展现的淋漓尽致。富人家见他画的荷花清新脱俗,与众不同,都愿意买他的画。慢慢的,他的家境也越来越好,渐渐不愁吃穿,能保温饱了。
王冕自学成才的经历激励着我继续努力向前,但书中另外一些角色让我看到了人们或吝啬,或势利的一面。在这些人中,我印象深的却只有对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刻骨描写。
严监生家财万贯,田地,房产,仆人,钱财,甚至学历是应有尽有。可尽管如此,严监生仍然不舍得多花一分一毫。他在家中不肯吃荤,也不允许孩子们吃,原因就是太贵。孩子们若是馋了便叫仆人拿一两钱买些熟肉。严监生自己也过得十分简朴,在临死前,严监生病痛在身,说不出话来,就指着旁边的灯,很焦急的样子,却也迟迟没有死去,最后,他的一个妾明白了严监生的意思,挑掉了灯中正在燃烧的一根灯茎,就在那一瞬间,严监生就去世了。
可能大多数人认为他吝啬,但这样的是在现在的生活中依然常见。试想,在只开一盏灯就足够亮的房间里,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开两盏灯,这也正和严监生所作相同。只不过,我们认为严监生是吝啬,而我们自身,是节约。我认为,我们甚至应该在某些地方学习严监生的这一种节约的习惯,像是在吃饭时尽量做到光盘,吃不完的打包带走,又或者是在离开房间后随手关上灯。这些细节,都可以帮我们养成节约的习惯。
没有人所作所为皆为正义,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,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书中汲取知识,提高修养,方能成为儒林中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士。
3 comments
赞文章多角度思考!
大概为富不仁才让人不齿。而为仁大概就是修养了…
大姐,你别光写,你啥时候也能做到每次出门的时候关灯,关空调啊。
确实应该这样,而不是一概而论